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
1. 感染性心内膜炎简介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感染,涉及心脏腔室和瓣膜的内膜,称为心内膜。这种情况通常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进入血液并附着于心脏损伤区域引起。虽然较为罕见,但如果不加以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中风甚至死亡。本文将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成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定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导致的心脏内膜,特别是心脏瓣膜的感染。当这些微生物进入血液并附着到由于先前病症(如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缺陷或其他心血管问题)而受损的心脏区域时,通常会发生这种情况。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影响天然和人工心脏瓣膜,表现可分为急性或亚急性,这取决于病发的速度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由以下微生物引起:
- 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常见细菌。
- 真菌:在少数情况下,如念珠菌等真菌可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个体中。
- 其他微生物:较少见,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也可能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进入血液:
- 牙科手术:牙齿治疗或口腔卫生不良时,口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血液。
- 侵入性医疗手术:如导管或静脉(IV)通路等医疗器械可能将细菌引入血液。
- 其他部位的感染:未经治疗的感染,如皮肤感染或尿路感染可能扩散至心脏。
- 静脉注射用药:共享针具或使用受污染药物可能直接将细菌引入血液。
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会根据潜在病因及感染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
- 发热和寒战:这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伴有流感样症状。
- 心脏杂音:感染损害心脏瓣膜后可能出现新的或变化的心脏杂音。
- 疲劳:持续的疲倦和虚弱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常见。
- 呼吸急促:由于心脏排血能力受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 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一些患者由于持续感染而出现体重减轻。
- 肿胀:由于感染引起的心力衰竭,可能在脚、腿或腹部出现肿胀。
- 出血点:皮肤、眼白或口腔内部可能出现细小的红色或紫色斑点。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严重案例可能导致中风、心力衰竭或栓塞(血块)等并发症。
5.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通常涉及病史、体检以及诊断测试的结合:
- 血液培养:抽取血样以识别引起感染的细菌或真菌。通常需要多次采样以确认诊断。
- 超声心动图:使用心脏超声波(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瓣膜的异常或是否有菜豆(细菌或真菌的聚集)证据。
- 心电图(ECG):可能会使用心电图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并检查感染引起的任何心律失常。
- 胸部X光:胸部X光可帮助检测肺部的液体积聚,这可能指示心力衰竭。
- CT或MRI扫描:这些成像测试可能用于检查并发症,如中风或其他脏器的脓肿。
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并发症和及时开始适当治疗至关重要。
6.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通常涉及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组合,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
- 抗生素:高剂量的静脉(IV)抗生素是第一线治疗,需给药数周以消除感染。监测血液培养以确保感染正在清除。
- 抗真菌药物:如果感染由真菌引起,则会开具抗真菌药物,通常也需要数周的治疗。
- 手术: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修复或更换受损的心脏瓣膜。如果感染造成显著心脏损伤或存在心力衰竭的风险则更有可能。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能需要长期随访,以监测潜在的并发症。
7.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涉及减少高风险个体感染细菌或真菌的风险:
- 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参加牙科检查可以帮助防止细菌进入血液。
- 预防性抗生素:某些心脏病患者(例如,人工心脏瓣膜、既往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在接受牙科或外科手术前处方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 避免静脉注射用药:避免使用静脉药物可减少细菌进入血液的风险。
- 管理基础健康状况:控制糖尿病等疾病或及时治疗皮肤及其他感染可以帮助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风险。
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感染,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通过适当的医疗护理,感染可以有效管理,并且能预防并发症。本文提供的是一般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有关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请咨询医疗提供者。
评论
发表评论